▲打造健康住宅!隔音的重要性?噪音管制標準是?(受噪音困擾示意圖@leajwu)
噪音與日常息息相關, 雖然噪音的感受非常主觀,政府明定《噪音管制法》將噪音定義為「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」,依照不同地區、場所、時段及音源種類,建立一種相對客觀的標準,作為噪音管制依據。
噪音也算是一種無形的環境污染,長期在有噪音的環境下生活,也會導致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,依據居家噪音的種類,有分成房子的「室內」的一些傢俱、設備產生的噪音,以及「室外」所產生的環境噪音兩大來源。
房子周圍環境的噪音
1.交通建設
常見的高架型交通設施,如主幹道路、高架公路、火車、機場、捷運等周邊區域,運輸系統本身呼嘯而過、車水馬龍的噪音外,因交通建設所帶來的人潮、廣播聲、提示聲等,全都是噪音來源。交通噪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車流量及道路限速的高低,車速快且車流量大與噪音影響程度成正比。
▲交通噪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車流量及道路限速的高低,車速快且車流量大與噪音影響程度成正比 (交通示意圖@nabeelsyed)
2.大眾設施
公共設施涵蓋學校、醫院、運動中心、展覽空間、軍事基地及警消單位等,學校定期會有上下課的鐘聲、醫院警消則會因救護車、警車及消防車有提示鳴笛聲,軍事基地周圍的住宅,則會會相關的演習產生的噪音而引響居住品質,都可以歸公共設施造成的環境噪音內。
其他像是宗教目的性的建設,也經常會隱身在住宅區內,如宮廟、教會皆會因特定時間點的活動舉辦產生噪音,其他像畜牧場、垃圾處理場、殯儀館、公墓、發電廠、加油站等也都被不少人列為鄰避設施 {註} 的一部分。
{註} : 鄰避設施(Not In My Back Yard) 又稱嫌惡設施,顧名思義即對住宅周遭環境造成主客觀不好或負面影響的設施
▲常隱身在住宅區內的宗教建設,如宮廟、教會皆會因特定時間點的活動舉辦產生噪音 (宮廟意圖@leajwu)
3.商業機能
工業區的住宅會需要注意鄰近工廠的機具所發出噪,台灣地狹人稠,市區多數為住商混合的關係,周圍可能也會因為城市機能發展持續進步,間接為環境帶來髒亂、噪音及油煙問題。生活機能愈是便利,噪音發生的可能性也愈高,一般認定能讓生活品質提升的公園綠地、超市賣場、餐廳、百貨公司、電影院等,也都可能因規劃不當及人潮眾多而產生噪音。
▲生活機能愈是便利,噪音發生的可能性也愈高(示意圖@thirdcultureken)
房子內可能產生的噪音
1.人為噪音
人造的噪音應該是最難防且最讓人不適的一種,幼童哭鬧爭吵、談話吵架、桌椅移動聲、打麻將聲甚至是施工等噪音都算是人為產生,根據《噪音管制法》中另外有規定,凡這種日常生活中擾人的聲音,都可由警察機關依照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來處以罰鍰,平時蒐證非常重要,相關單位會客觀的依據是否有達到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」的程度進行裁罰。
2.家電管路噪音
冰箱、洗衣機、冷氣等家電的運轉聲,多數家電雖都主打靜音,卻仍有可能因設計不良、老舊失修而產生噪音,其他像是排水孔或水管內的『水錘效應』{註} 等也都是室內噪音的一大幫凶。水管內的『水錘效應』、建材熱脹冷縮等經常會發出聲響,安靜的深夜聽到就非常明顯,有時還會誤以為是鄰居發出的噪音,其實都是來自自家門內。
{註} :水錘效應(Water Hammer)是指管路內水流速急速變化,使得管內水壓突升或突降而產生的現象
▲人造的噪音應該是最難防且最讓人不適的一種,若達到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」警察機關可依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來處以罰鍰(居家派對示意圖@kchance8)
隔音規劃做完善,健康居住好自在
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中,吵雜且重複性高的噪音會對人體造成強大的精神壓力,並存在著一定的健康隱患,有相關研究指出;若長期處在噪音污染的環境下,較其他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、中風、心臟病等,並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指數,以下有幾個值得留意的重點,可降低噪音影響生活品質……
1.區域選擇
住家區域選擇上,除了便利也要考量到對噪音的接受程度,無法避開高架橋、捷運高鐵等交通設施,購屋選擇就可選與高架保持合理距離的物件,也可以再留意周圍是否有種植綠色植物,高架路段的綠化帶是減少交通噪聲的有效措施之一。
2.建築設計
公用設備及室內設施如水泵、管路、空調機組、電梯設備、給水設備等,都需有相對應的機制來降低啟動設備時所產生的噪音值,管路採取隔震措施、給水管路具防水錘現象之設計;另外在電梯升降路規劃上也不緊鄰客廳、臥房等起居空間。
3.隔音材料
關注細節設計並採用合適的建築材料,能減少相鄰空間之間的聲音傳播,以天花板隔音來說,超過15公分厚的樓板設計較能隔絕上下鄰居的噪音干擾,針對外牆隔音,包含粉刷、石材、磁磚則需要超過20公分厚。